云端相“阅” 共沐书香
读书能增长教师智慧,更新教师观念,能较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了打造学习型幼儿教师群体,营造积极向上的园所文化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023年1月12日至2月1日,海安市长江路幼儿园城南分园的老师们利用寒假,共读一本好书,让思维在共享中碰撞,经验在实践中生长。
自主阅读——静已思 勤动笔
前期,老师们对全书进行自主阅读,记录重要语句和自己所读所思。书中大量鲜活的案例,读起来通俗易懂,复制性和操作性极强。老师们一边读,一边将自己对书中内容感触特别深的地方都做了笔记和标注,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们的深入学习和反思。
云端共读——齐分享 共成长
依据阅读活动方案,2月1日上午,大家齐聚云端,聚焦课程共读分享,三位年级组长依次分享了书中九个章节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经验与大家分享阅读感悟。
夏艳老师从生发、观察、时间三个关键词入手分享了书中1到3章的学习感悟,她提出老师要学会识别,留意幼儿的想法,并结合平时工作中的困惑分析了生成课程从哪里来。同时她介绍了观察方法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认为在课程的生发中要了解幼儿肯定就离不开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生成生动的课程,离开了观察,可能了解就比较狭隘,更无从做起。
陆阳锋老师着重从“为什么记录”“记录的形式”“为记录收集资料”“记录之后,教师还要做些什么”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记录要让老师看见自己的学习、思考和行动,为课程生长提供信息。针对记录的多种方式,如照片、音频、视频、幼儿作品等,她提出教师不仅要学会记录,而且还应该有效运用,让它能够为生成课程的形成提供依据。
林春霞老师围绕“教师为什么要参与研究”“教师如何研究”以及“教师研究的准则”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她还结合班级开展的《两个小一班的故事》和《好事生“花”》等生成课程案例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是如何通过观察——对话——讨论——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去回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进而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相应的材料去支持幼儿的探索,增长课程发展路径。
解读共享——析经验 促发展
活动中副园长谢静就三位年级组长的分享,结合当前幼儿园生成式探究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再次解读:在生成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做有心人,调动和激发每个幼儿的潜力、创造力,通过观察、记录、识别、对话、回应等方式了解幼儿的想法,同时她强调了观察识别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回应上,在观察幼儿需要的基础上提供适宜的支持,有效促进其认知经验的提升,从而才能使课程不断地发生和发展。
学习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次旅行。通过寒假的自主阅读、组长分享和谢园长的进一步解读,老师们也结合实践产生了许多感悟并进行了分享。“业精于勤荒于嬉”,此次寒假共读分享活动,在分享阅读心得的同时也让老师们产生了思维碰撞,同时为生成式探究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城南园教师将继续与书为友,在阅读中成长,在悦读中前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