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天天向上•行知研习社读书分享系列活动(二)
自“天天向上·行知研习社”长江路幼儿园“艺+”分社成立以来,幼儿园持续推进“日省、日读、日记、日新”行动,搭建了交流分享的平台,举行了读书分享系列活动,纵深推进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发展,助力办园品质迈向新高度。
许杨阳分享了书目《向上生长》。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关注了九边的微信公众号,被他深入浅出的文章风格和独特的见解深深吸引。《向上生长》这本书不厚不闷,通俗易懂,一句句直击灵魂的鸡汤语录,让人忍不住去对比当下的自己,试着向上生长。只有沉下心来,才能走更远的路。不必急于一时的成功,也不必过于计较一时的得失,要相信厚积薄发的力量,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热爱的事。坚持低目标:每天做一件“低目标”的事会让自己达到很高的高度;找几件自己不费力气就坚持下来的事情,比如:每天看20分钟纪录片,每天看两页书等。每天都能顺利去做,而不是做多少,不断开始才是关键。善于反思的人,能够把经历过的事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或许不在于经历的多寡,而在于对待经历的不同态度。那些反思后得出的经验,会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充盈淡定,也能让我们更加从容应对世事变化。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中学会总结、积累经验,才能一步步走向丰盈与完美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我们内在潜能、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宝典。让我们跟随九边的脚步一起向上生长吧!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高成凤分享了书目《人间草木》。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忙碌奔波成了生活的常态。城市的喧嚣中,疲惫与焦虑淹没心灵,我们几乎忘却生活本来的模样。《人间草木》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诗意生活的大门,让我得以在文字的世界里,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与真谛。作者汪曾祺生于江苏高邮,水乡的温润赋予他细腻的观察力。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在《葡萄月令》中,他按照时间顺序,逐月记录葡萄的生长过程,通过他的描写,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葡萄的一生,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循环。就像我们的人生,有低谷、有高潮,无论处于何种阶段,都要像葡萄一样,努力生长,绽放光彩。书中的《岁月中的人生哲思》部分,展现了汪曾祺先生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一生经历了诸多磨难,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信任。在回忆往昔岁月时,他用平和的笔触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我们明白,无论生活给予我们什么,都要心怀热爱,积极面对。正如汪老所说:“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愿我们都能如他一般,在草木中见天地,于烟火中品人生,将每一个寻常日子,过成诗意的馈赠。
王颖了分享书目《在乎每一只鸟》。
这是一部充满教育智慧与人文关怀的著作,作者周明是一名二十余年来辛勤耕耘在中学教育田园里的教育工作者。他通过对自身在教学实践与生活中所读、所见的不断反思,记录自己对育人这件事的所思所想。其中,“雀鸟哺雏”现象让我印象深刻,这个现象指的是在自然界中,叫得最响、嘴张得最大的雏鸟往往能得到最多的食物。而在教育环境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即教师可能不自觉地偏爱优生,忽视差生,导致部分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幸福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周老师提出了“多把尺子量人”的理念,他强调教育应该普及与普适,倡导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作为教育者,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成为那个能够听见每一声细微呼唤、看见每一点微小进步的人,用我们的耐心、智慧和爱心,为每一只“小鸟”提供适合的巢穴,让他们在教育的天空下,勇敢地展翅飞翔,追寻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范智慧分享了书目《爬上豆蔓看自己》。
《爬上豆蔓看自己》这本书是一线幼儿教师高美霞写的教育日记,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描述,只有平实的叙述,有一种娓娓道来的生动。她的句子里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她经历的喜悦和烦恼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有过的体验。书中写道:“教育不是一个偶尔的灵感顿生而成的论文,教育是一种行为日复一日的坚持。”正因为高老师对理想教育的坚持、对平淡生活的坚持、对睿智教育的坚持、对与孩子沟通的坚持、对爱的教育的坚持、坚持不断的反思,坚持不断的实践,再反思,再实践……所以她收获了孩子的爱,收获了教育的思考,收获了思考形成的智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通过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等实践内容,为理论阅读提供鲜活的案例。比如在记录幼儿游戏时的合作行为后,再阅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理论,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读一本好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它能让我们保持平淡的心境,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爬上豆蔓看自己》就是这样一本书,它能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值得细细品味。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