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里的那些事
秋天,是一首动人的天籁曲。落叶沙沙,南雁啾啾;秋风习习,秋雨绵绵;蝉声渐稀疏,蟋蟀奏清幽。可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在如此美丽的季节里,长江路幼儿园的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畅想自然角的旋律。
学习他山之石
幼儿园自然角是日常活动之一,是丰富幼儿自然科学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幼儿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自然角的精心创设,既可美化环境,也可利于幼儿观察、分析,从中发现大自然的奥妙,感悟生命的真谛,培养观察力和责任意识。
为了让老师们对自然角的创设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直观形象的了解,2019年9月16日下午,全体老师在副园长于小进的带领下,围绕主题“谈谈自然角的那些事儿”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教研活动。
副园长于小进首先给大家展示了优秀自然角的图片,并指出教师在植物角创设中容易存在的三点问题:1.忽略年龄目标,自然角大同小异。2.偏离核心价值,自然角华而不实。3.课程意识薄弱,自然角零散孤立。从而引出孩子们希望在自然角里投放什么材料?在自然角中孩子们该做些什么?自然角的价值该如何体现?等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与交流。
于园长指出自然角材料的投放一定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并分年龄段详细讲述了各自创设的原则与方法。小班自然角内容品种不宜过多,以直观、常见典型、成品为主,多选择生长变化快,易观察的植物。中、大班则适合投放生长周期稍快的动、植物。材料的投放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小班着重于观赏、种植、饲养;中班着重于种植、饲养、观察记录;大班则是种植、饲养、实验、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是自然角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幼儿在观察植物角中关注自然、认识自然、感悟自然。那到底看什么,怎么看呢?于园长根据不同年龄段提出了多样的记录方式。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发现,幼儿之间便可相互交流分享。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可以随时观察,随时讨论,无需拘泥于时间和形式。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幼儿成为自然角的管理主人,让自然角成为主题课程内容的起点和延伸,让幼儿的发现或无意“过失”成为教育契机。
最后,于园长以一段话道出了自然角创设的精髓——好奇心是儿童世界最可贵的东西,它是所有探索的动力。自然角可能是幼儿园里最不起眼的角落,却是孩子们挥洒好奇心的小乐园,让我们携起手来,把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做到100分。
创设绿野一角
思想先行,行动跟上。各班教师充分考虑到季节性、本土化、幼儿年龄特点、丰富性、艺术性等要素,打破了以往的格局与布局,充分利用身边自然资源创设了独具特色的小角落。这次自然角的创设亮点颇多:教师们奇思广益,各种废旧材料,竹筐、红酒盒、轮胎、树枝等错落有致地摆放;农家的水缸、竹篮、竹筒等成了种植的器皿。秋天丰收的农作物水稻、棉花、芝麻、瓜果蔬菜等应有尽有。
9月17日上午,园领导和各班老师进行了自然角展评活动。为了更好地展示本班植物角,各班老师用精彩的语言介绍了植物角的主题和构思以及幼儿参与管理的内容与方式等,老师们认真倾听,取景拍照,并进行了公正、公平的打分评价。
最后,于园长对各班创设的自然角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同时也提出要求:虽然本次评比活动已经落幕,但后期要加强管理,多放手,让幼儿成为自然角的主人,发挥自然角的多元教育价值,体现课程观念,让自然角成为孩子们真正的后花园。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