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环境 教育无声
班级环境是一种“隐形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微远流长。主题墙作为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获得、梳理和提升经验,教师传递教育理念和促进专业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近期,海安市长江路幼儿园围绕儿童立场下的主题墙创设开展了“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研讨活动。
海报设计初审议
刘昀老师结合现阶段教师在主题墙创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从主题墙到儿童海报”的经验交流分享。一张张图片,揭露了前阶段主题墙创设的诸多问题;一句句讲解,审议了现阶段儿童海报的基本理念;一次次讨论,厘清了接下来儿童海报制作的具体方向。
海报制作进行时
【问题牵引,兴趣无限】
叶子上的洞洞是从哪里来的?虫子在哪里?
为什么体温计能够量出体温呢?我们每天都要量体温,那我家小狗需要测量吗?
扇子为什么会让我们凉快?扇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有的扇子软软的,有的扇子硬硬的?扇子上怎么有那么多的线条?
……
孩子们的小脑袋里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关于主题,他们有着许多未知、无数不解、繁多疑惑,这些问号,牵引着孩子们去寻找答案,去发现新的广阔天地。
【调查追踪,自主表征】
网络查找、实地参观、走访调查、搜寻收纳、记录表征……孩子们时而单独行动、时而分组创作、时而集体讨论,审议还在进行,形式还在丰富。孩子们在自我探索和亲子调查中解答疑惑、丰富经验、建构知识。
老师善捕兴趣光点、妙设思维导图、解读作品表征、鹰架偶发性探索、巧评游戏活动,以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
幼儿在分享、团讨、提问、采访、评价等支持策略中生成主题经验支架图;主题墙在留痕、留疑、留白、留过程等动态呈现里记录X张精彩瞬间……
【整理呈现,发展有痕】
一句句令人嗔笑的童言稚语、一次次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一张张俯身探索的精彩瞬间、一场场情绪高昂的热烈讨论、一段段教师标注的评价解读,尽显“1+X”海报制作过程中儿童的主体地位。
完整的海报最终被整理成册、制作成书,或陈列在主题“博物馆”中,或投放于室内外区角处,或展示在园内长廊里,孩子们不时驻足在海报旁,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一个个属于他们的精彩故事。
主题海报再思考
随着班级教师的介绍,老师们踱步室内外,用心倾听小书式海报娓娓道来的动人故事,感受连环画式海报里的幽默风趣,体味折反式主题海报的跌宕情节,欣赏屏风式海报的精彩呈现。
主题海报追踪幼儿的问题,支持幼儿探索,记录儿童所获得的经验,遵循儿童的发展逻辑,是儿童自己对活动过程的记录与反思。
幼儿在生活中偶发的兴趣点,能够发展成可持续的好奇心;点状、片状的知识零件能够建构成体系化的丰富经验;不同感官的独特呈现能够发展成符号化的表征思维。教师在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要扮演好一个巧妙的助推者、一个积极的旁观者、一个启发性的评价者、一个高质量的陪伴者、一个儿童成长的见证者等多种角色,实现海报对儿童的发展价值。
这一张张精美的“海报”会说话,它装载着孩子们内心的丰富表达,见证了孩子们成长的一路足迹,肯定了老师们放手的一次尝试。老师们将持续关注环境创设中儿童感的呈现,为幼儿的生活、学习带来更大的空间、更丰富的活动、更多样的经验、更融合的智慧。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