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路幼儿园:大自然中的宝藏——霜
《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经历了2018年的第一场大雪之后,长江路幼儿园中二班的孩子们对大自然中另一种现象《霜》产生了好奇心。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大自然以及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1月15日,天气异常寒冷,晨间谈话时,孩子们把来幼儿园路上看见“霜”的现象大声地说了出来。“老师,今天来的路上我感到好冷呀,妈妈还说车玻璃上有一层霜呢。”“我今天出门的时候也看见了外面都是白白的,那是霜吗?”“老师,小水池边的轮胎上面也是白白的。”……大家三言两语的说得很欢。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孩子们又产生了新一轮的问题,“冬天里为什么会有霜呢?”“霜是怎么出来的?”“什么时间我们能看见霜?”……当大家都想知道答案时,孙海秀老师笑着回答孩子们:“让我们明天来园的时候一起去外面去找找看吧!”孩子们同意的点点头。
第二天,孩子们早早来到了幼儿园。在外面,孩子们发现了更多的小秘密。“你们快来看呀,霜上有我的小脚印呢。”小嘉摸摸霜说:“霜像个小绒球,摸上去凉凉的?”敏锐的小诚说:“老师,有阳光的地方没有霜。”大家通过看看、摸摸等,体验霜的快乐。
回到班上,老师和孩子一起再次对霜的加深了认识,他们一起上网找答案,通过图片及相关视频,孩子们正确认识了霜的形成。原来,严寒的冬天清晨,户外物体上通常会结霜,这是因为夜间地表的温度低、空气里的湿度大,水蒸气聚集在物体表面时就结冻了,因此形成霜。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使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班的孩子们通过观察、感知、体验等过程,产生对霜的认识与了解,成功的体验了成为小小科学家的快乐探索精神。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