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红色基地 扬红旗精神
长江路幼儿园将支部党建工作与工会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强党建,以联建促发展,支部党建和工会组织焕发出新活力。11月12日上午,在支部书记、园长董晓娟的带领下,长江路幼儿园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工会班子成员以及陕西省略阳县来海安跟岗学习的老师们走进角斜“红旗民兵团史迹陈列馆”,开展了十一月份的主题党日教育活动,带领党员教师追忆红色历史,接受爱国教育。
红旗精神,历久弥新。角斜民兵团是一支具有武装斗争传统的光荣的革命民兵团,她的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抗日自卫队,配合新四军同日军、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数百次英勇的战斗。
角斜民兵团诞生在抗日烽火之中,参加战斗上百次,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坚持党管武装、劳武结合,在建设和保卫海防中功勋卓越,堪称典范。
1966年3月,被中共中央华东局、南京军区授予“红旗民兵团”荣誉称号,也是全国唯一被授予“红旗民兵团”的单位。
通过参观学习,党员教师们增长了见识,对民兵这一角色有了新的认识,对红旗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要继承红旗精神,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红色血脉,赓续传承。大家代表们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团史陈列馆。馆前的通栏浮雕展现的是角斜民兵在党旗,国旗和军旗之下,庄严宣誓,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做坚强的民兵劲旅,筑起一道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馆中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个个演示展台,生动再现了角斜民兵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浴血奋战的历史场景。大家驻足凝视,认真倾听,在丰富的图片文字和逼真的声光音效中,大家宛如置身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再次接受民兵精神的洗礼,重温党的历史。
讲解员娓娓道来:角斜民兵源溯于1940年10月,新四军在黄桥决战胜利后抵达海安,由季琳、丁骏、戎杰等同志组成民运工作队来角斜。并于1941年3月在角斜来南乡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并组建了第一支群众武装——“角斜抗日自卫队”。由于角斜民兵团是全国迄今唯一的团级建制的民兵标兵单位,从命名起的三十多年来,中央军委,南京军区,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十分关注着这面旗帜,国际友人、留华军亨学员亦多批前来角斜参观考察。团史陈列馆自然也就成为对外介绍角斜民兵革命斗争历史以及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典型范例,是两个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民兵突出队作用的重要场所,也是广大民兵和青少年接受国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在一面“海上侦察先锋船”锦旗前,讲解员重点介绍了一位叫董相宏的同志:他1974年参加民兵组织,现任江苏省海安市角斜“红旗民兵团”苏海渔00101船长。那是2014年7月,董相宏同志驾驶苏海渔00101船,带领来自角斜“红旗民兵团”的4艘渔船参加海上侦察演练。演练过程中,他们从雷达上观测到一个圆点,通过平时所学的信息化辨别手段,他们确定那是某国海军一艘新型弹道导弹观测舰,于是立即向上级报告敌情。与此同时,他们果断驾船抵近外籍军舰,执行侦察和录像取证,为上报情况提供可靠信息。事后,江苏省国动委授予苏海渔00101船“海上侦察行动先锋船”荣誉称号,董相宏同志也同时受到省市表彰。
红色教育,谱写时代华章。角斜红旗民兵团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团级建制的民兵标兵单位。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角斜民兵团的红旗始终屹立飘扬,“听党指挥、忠于祖国、爱军尚武、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红旗精神堪为典范。
在讲解员的带领和解说下,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红旗民兵团陈列馆内战争年代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历史资料,陈列馆内每一件实物资料、每一幅革命图片,都无声地叙说着角斜红旗民兵当年那段艰苦的生存环境和顽强的奋战历史,大家也仿佛置身于那段可歌可泣的光荣岁月,感受着革命先辈们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参观结束后,工会主席柯巧玲组织了专题研讨活动,大家纷纷表示:角斜红旗民兵团是闻名全国的民兵劲旅,红旗旗帜已经飘扬了40多个春秋。这是一面全国民兵建设的红旗,是一面浸透着练兵习武、勤奋劳动汗水的旗帜,更是一面承载着光荣与理想,不断谱写出新的时代华章的旗帜。
用户登录